咨询电话:400-005-2500
首页 音乐留学新闻 音乐院校库 音乐院校排名 专业解读 留学申请 常见问题 音乐留学评估
您当前的位置: 专业解读 / 音乐学
罗西尼的创作生涯勾勒
2015-03-19 15:33:07 来源:

  在19世纪初,恐怕没有第二个作曲家能获得罗西尼一般的威望、财富与大众的认可。他的同行公认他为那个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几乎让别人忘却了之前如帕伊谢洛、奇马洛萨的名字,并树立了喜歌剧与正歌剧新的标准,即便后来者如贝利尼和唐尼采蒂,也不免处于罗西尼的阴影之下,他们两者在最辉煌的时候也无法觊觎罗西尼事业的至高点。可以这么说,直到威尔第出现,罗西尼一直统治着意大利的歌剧界。另外,在法国巴黎歌剧院里,罗西尼也是曾经的霸主,一度将所谓的"法国歌剧艺术风格"同化为自己的手笔。之后德国作曲家梅耶贝尔与法国作曲家雅克o弗朗索瓦o哈莱维(JacquesFrancoisHalevy,1799~1862)在19世纪上半叶所构筑出的"大歌剧"的氛围也要或多或少归功于罗西尼。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chinoAntonioRossini,1792~1868)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圆号手,而母亲在剧院里担当配角。最初,他在皮里内提(GiuseppePrinetti)的指导下学习羽管键琴,后来又在十岁左右担任过钢琴伴奏。让今人大为讶异的作品是他在12岁所作的六首弦乐奏鸣曲,其晶莹剔透的优美旋律不逊海顿与莫扎特的同类作品。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整个作曲过程据说只花了三天的时间。1805年,他首次作为一名少年歌手登台亮相,这无疑继承了她母亲的歌唱天赋,有意思的是,罗西尼也把父亲的圆号吹奏本领学到了一二。另外,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第一部尝试性质的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让我们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在次年,他又成为了博洛尼亚音乐学院的一名大提琴学生,可谓一学即会,门门精通。可是,罗西尼在音乐学院的学习仍然遇到了阻力,主要是因为音乐老师在对位法教学上迂腐严苛的要求让他非常不适应。他在作曲上倾向于抛开传统的束缚,让灵感肆无忌惮地发挥,风格中效仿莫扎特等德奥风格的特点也让他在博洛尼亚赢得了"小德国人"的美誉。

  罗西尼

  在18岁那年,罗西尼第一部喜歌剧《婚姻契约》在威尼斯出炉了。其实他在16岁时已经因一部出色的康塔塔作品获得了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中优异者的地位。1813年,两部歌剧《坦克雷迪》(Tancredi)和《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获得了巨大成功,年仅二十来岁的作曲家已经有了世界性的名望。然而,他不希望止步于此,罗西尼已经将未来意大利的歌剧事业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他打算从1815年起每年都要创作一部新歌剧。从此,罗西尼常常来往于威尼斯、米兰和那不勒斯之间,为各大剧院谱写新剧目,所获得的酬劳也渐渐地变得可观起来,最后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作曲家的一般标准。与此同时,在那不勒斯,一些老一辈的作曲家比如津加莱利(NiccloZingarelli)和帕伊谢洛(GiovanniPaisiello)都对这个后起之秀有所忌惮,并表示出了一定的敌意,但罗西尼顾不了那么多了,美妙的爱情等着他:饰演《伊丽莎白女王》女主角的伊沙贝拉·科尔布兰与他一见钟情,几年之后就结为了伉俪。

  从1815年至1823年,罗西尼以神奇的速度撰写了20部歌剧,1816年首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与1817年首演的《灰姑娘》(LaCenerentola)都是极其成功的。历史剧《摩西在埃及》取以色列的古老故事为题材,本来是一部富于严肃信仰意味的作品,在首演时却因为摩西率众渡过红海的滑稽布景引得观众大笑不已。

  1822年,罗西尼从意大利移居到维也纳,他的歌剧也席卷了当地的演艺界。一年之后,在伦敦国王歌剧院经理的建议下,他到英国暂住了五个月时间。无论在哪个城市,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歌剧院请他挂职,所以一时之间,同行差不多需要挣一辈子的收入都被罗西尼塞入了腰包。在完成了四幕歌剧《威廉·退尔》之后,罗西尼基本搁笔,不再谱曲了,开始了悠游度日的享乐人生,他因此也算得上生活无虞、但最早停止了创作的作曲家之一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18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的大背景。在1720年前后,意大利的歌剧形成了两个分支,其一是具有悲剧色调的正歌剧,大多以传统(比如神话)题材为主;其二是由正歌剧的幕间剧发展而来的,轻松活泼,取材于生活的喜歌剧(operabuffa)。但是这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之间互相牵扯、影响,尤其在罗西尼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混合品。

  先说说正歌剧,它起始于那不勒斯与威尼斯,起源是一部分哲学家希望通过戏剧化的剧情启发民众,传达古希腊哲学中的智慧与境界。它的结构从最初的简单清晰,渐渐演变为排斥掉了故事中的喜剧色彩,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出现为主体,前者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而后者推进剧情的进展。但是,它们的结构日益程式化,题材也狭窄起来,不是神话历史故事,就是皇宫贵族的爱情生活,演多了自然不免单一乏味。

  就是在这个时期,喜歌剧获得了相当多的拥护者。它一般有两到三幕,比较短小,每一幕大约有一到两段咏叹调,而且往往以一个二重唱结尾。早期喜歌剧最出名的要数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Laservapadrona),创作时间是1733年。这部简约诙谐的剧作一共只有三个角色,其中一个还不说话,所以只需要女高音和男低音就足够了。另外,其中大部分的宣叙调是没有伴奏的,即便是伴奏宣叙调(recitativoaccompagnato)的使用也非常自由,一些观众们喜闻乐见的民歌旋律被夹杂在了其中。于是,具有反僵化、反程式、充满亲和力等特点的喜歌剧在人们一定程度的叛逆意识的推动下,促成了正歌剧后来势在必行的改革。

更多>>音乐专业解读
音乐留学网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导航 | 投诉与建议
  商务合作咨询:brsy_bj@163.com | 合作咨询QQ:994935098 | 广告投放咨询:13552172191同微信
由于部分院校留学招生信息会有调整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所有音乐留学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英国音乐留学_美国音乐留学_欧洲音乐留学_德国音乐留学_意大利音乐留学_韩国音乐留学_音乐留学网
网上载文章全部系网上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3-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音乐留学网 版权所有
本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复制及镜像 京ICP备14004456号-23